Monday, August 4, 2008

大马该赏识音乐家和艺术家地位

出席堂兄陈徽崇的丧礼,在7月30的追思晚会看到其追随者,其中大多数是其学生,皆显露依依不舍的神情。当晚怀念徽崇而呈献的歌乐和鼓声,至终隋徽崇的骨灰消逝于茫茫大海中。

徽崇骨灰洒大海的意愿,除了是因着他向来洒脱的性格外,也是传达他对孝道的看法。孝道是在于心的诚意,不是在于外表的膜拜。在徽崇的家人心中,他就是一个最伟大的丈夫、爸爸及哥哥等,无需表现在祭坛上。海葬也免切了追随者日后膜拜徽崇为偶像,因为他生前那么谦卑地为文化、艺术和音乐默默耕耘,不去追求什么英雄形象的。

当然国家终于肯定徽崇的成就,他被肯定为一个国家文化人物,因此他和陈再藩创立的廿四节令鼓也自动被接纳为国家文化遗产。追思会当晚,团结、文化、艺术及文物部副部长邓文村代表国家献出2千500令吉抚恤金于徽崇家属。

呼吁国外音乐学子回国贡献

儿子光裕在出殡日讲致谢词时,传达先父临死交代的意愿,其中之一是呼吁在国外修成音乐的学子回国为国家贡献。可见徽崇有一股爱国的心肠,国家给予他的赏识,他是赔得这项荣誉的。热爱文化、艺术及音乐的人士,无不感叹我国的音乐家和艺术家没蒙政府的赏识而获得当得的待遇。这是说,一边厢徽崇成为“国宝”是一个好消息,另一边厢却这项肯定是晚来的礼物。华社文化界人士为徽崇的地位已经申请多时,却遭受繁文缛节,原因是种族偏见乎?抑或对文化,艺术和音乐无知乎?

看看西班牙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患了血癌,国家和人民给予他最好的医疗服务,使他好过来。徽崇的廿四节令鼓早已经多年扬名海外,其实政府可以早日肯定他的地位的。当他患癌的消息一传开时,这样一个国宝,政府其实应该抢救他的性命,给予最好的医疗服务的。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

当时的文化及艺术副部长黄锦鸿代表政府拨款1万令吉作医疗费,加上这次的2千500令吉抚恤金,难道徽崇数十年为国家的贡献就只值得这区区的1万2千500令吉吗?并且政府给予徽崇的地位肯定也是被动的,它是在《星洲日报》通知邓文村说徽崇的情况已经病入膏肓时,政府才仓促来个这项肯定。

音乐家和艺术家待遇坎坷

文化,艺术和音乐在大马何价?从徽崇的遭遇,即可预见在未来的十多二十年地位仍是相当坎坷的。看看徽崇逝世的消息,除了邓文村代表政府致哀悼献词,在报纸没读到国阵的华裔领袖表达惋惜的致意,连民联的华裔领袖也一样噤若寒蝉呢!这不难明喻,因为文化,艺术和音乐对从政者是无利可图的东西!

还有,徽崇出殡的新闻,国英淡文报没有采访。虽然徽崇的丧礼并不是全然国葬,但政府呼吁在棺木盖上国旗,也算是隆重的吧?一个国宝出殡,还从非中文的报纸的冷漠显露种族的色彩。顺势推想,廿四节令鼓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政府又怎样确保它被全国重视,以广泛推动为国家活动,而不是仅局限于我国华裔的文化遗产呢?

其实大马可以是一个在文化,艺术和音乐发展得很丰富的国家,只要当政的摒弃种族和语言的偏见。文化人,艺术家和音乐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所以不必对他们产生戒心。他们却是和平爱好者,他们在缔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随着社会的紧凑生活,人的精神压力增加,若没法开导的话,他们即倾向于犯罪。政府其实无需不断花大笔国库增加警员的,因为它若懂得把款项拨于扶持文化,艺术和音乐领域的发展的话,罪案也会跟着逐渐消失的!

纵观我上述浅见,结论是政府有必要从新检讨它对待文化,艺术和音乐的态度。政府必须摒弃种族偏见,所有对国家有利益的东西都应给予全力支持。我们目前的音乐家如陈容,卓如燕,黄晓君,鲍以灵等,政府应该以行动给予赏识。我相信马来西亚可以成为一个文化,艺术和音乐的天堂,只要政府能够识英雄,重英雄,留住人才及资助人才的话,必定能实现的。独特的文化,艺术和音乐也可以为国家推动旅游业,增加国家的外汇呢!譬如若政府能够在国内开辟不同地点的文化村,呈献廿四节令鼓等表演,把这些活动纳入旅游宣传里,吸引外国游客前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