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应的文章在此文后面)
读了陈德庆的“中秋节不是月饼节”文章,我的看法如下。我管理的教会每年都有庆祝中秋节,我起初把中秋节在英文的名称上使用“Lantern Festival”,即“灯笼节”。但发觉英文部的会友们经常都称此节为“Moon Cake Festival”,后来就索性在英文上如此称呼它,然而中文还是用“中秋节”。
若用“灯笼节”,在中国反而会想到“元宵节”,因为传统上,元宵节就是在街市挂满灯笼,百姓当晚会出来赏花灯猜灯谜的。而在中秋节,习俗上乃提灯笼。所以对读英文的人士,中国有两个“Lantern Festival”,那其实也如此。而马来西亚的英文名称却是用(本地英文报纸也这样用)福建话的音译“Chap Goh Meh”(十五晚),而不用“Lantern Festival”。
把中秋节以字义直译为“Mid-Autumn Festival”,并不会令老外关注其什么特殊性。而“Moon Cake Festival”却能够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会询问为什么在这节日吃月饼?朱元璋在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月饼起义”推翻元朝事迹,比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更来得有说服力。太空人登陆月球,并没有发现什么“嫦娥,月兔捣药,吴刚伐桂”的迹象。
若读英文的人认同英文名称“Moon Cake Festival”我们不必斤斤计较,若你在互联网搜索此名称,可发现有百万计的结果。除此,在中秋节不是只是为了吃月饼而已,而是月饼有中秋节的一定意义的。老外对改革是相当有兴趣的,因此他们会对“月饼起义”的故事有兴趣的呢!陈德庆把月饼跟各族群的糕点来相比乃不恰当的相比。月饼只有在中秋节才有得吃,而“Ketupat, Muruku”长年累月都有得吃,甚至“年糕” 也不例外,我家附近的卖油炸鬼的档口,长年累月都卖炸番薯芋头夹年糕呢!
-----------------------------------------------2011-09-06 08:23
再過不久,就是中秋節了。中秋節和其它華人傳統節日一樣,是個充滿故事的節日。中秋節傳說及活動多與月亮有關,若稱其為“月亮的慶典”也不為過。除了華人,日本、韓國、及越南等地也有過中秋節之習俗,但各民族間關於中秋之傳統則不盡相同。
一直以來馬新兩地常將中秋節翻譯成“mooncake festival”,而兩地華人也很習慣並接受此翻譯。之前我也不覺得這樣的翻譯
有何不妥,但漸漸地卻發現這翻譯實在不可接受。好的翻譯有3大原則――信、達、雅,即忠實、通順、高雅。
“Mooncake festival”這一翻譯雖然通順,但它即不忠實又不高雅,也貶低了中秋節做為華人大節日的傳統文化價值。若不瞭解中華文化的外國人或友族同胞看了此翻 譯,也許還會以為中秋節不過就像西班牙蕃茄節,德國啤酒節等以食物為主題之嘉年華呢?想想看若我們將農曆新年翻譯成“nian gao festival”,開齋節翻譯成“ketupat festival”,屠妖節翻譯成“muruku festival”,這樣的翻譯豈不令人笑掉大牙?
筆者認為,將中秋節翻譯為“mid autumn festival”或“moon festival”更為恰當。這兩個譯名都是中港台等地的主流翻譯。前者忠實、通順,確切地表達了“中秋節”一詞之字義,也較常被使用;而後者則帶有一絲 中秋節的浪漫色彩。有些翻譯稱中秋節為“mid autumn moon festival”,但筆者認為此譯法稍嫌累贅,且也非當今主流。
月餅是中秋節之一大重點,但它不過是個配角。華人注重吃,也常說民以食為天,但若我們的大節日只剩下食物,我們的文化也該準備收入冷凍庫裡了。因 此,為了傳統文化,也為了更漂亮及貼切的翻譯,早日將“mooncake festival”正名為“mid autumn festival”是極重要的。(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德慶)
来源: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2078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