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立德
2014-12-20 09:54
下星期四就是聖誕節了。在臉書,公司飯廳的飯桌上,都可以看到、聽到網友和同事,分享自己去參觀欣賞了哪座商場的聖誕裝置,比較哪一個地方的佈置更美更有氣勢。
朋友說,聖誕節是他最喜歡的節日,高大漂亮的聖誕樹,雪景裝飾,聖誕老人,麋鹿,禮物,天使……組成了一副美麗的圖畫,予人溫馨的感覺。農曆新年收到長輩或友人的紅包,是別人給自己的祝福,那聖誕節交換禮物,就是朋友、親戚、同事之間相互傳送溫暖、溫馨、友愛和關心的舉動,交換禮物近年來是越來越夯了。
基督徒每年聖誕必然會感慨一番,聖誕節的主角似乎不見了,迎接救主耶穌才是慶祝聖誕節的真正目的,現在在商業化下,聖誕節只剩下禮物和派對。為了向更多人傳達聖誕節的神聖意義,不少教會主動走入社區和商場,與商家配合,到mall去報佳音,或者在舞台上呈獻耶穌誕生的劇目,傳播福音。通常mall呈獻的聖誕表演節目,不外是比較世俗化的歌舞,與聖誕老人拍照;在教會的參與下,還原聖誕精神,還可以加入慈善活動項目,商家也因此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可謂兩全其美。
有非基督徒朋友對我說,聖誕節演變成普天同慶的節日(或假日),不再局限於基督徒,讓聖誕的精神更加生活化,甚至內化到廣大民眾心中,成為一種生活價值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明白朋友的意思,我向來也有一種想法,如果聖誕節不淪為狂歡的節日,平安夜可以不會被人誤以為是“失身夜”,人們都能瞭解聖誕節,除了快樂之外,還具備其他的神聖意義和價值,大家一起來過聖誕,當然是美事一件。
也許許多非基督徒並不知道,天主教會在每一年踏入冬季時序(以大馬時節計算即12月),會特別制訂“將臨期”,包含兩個重要的課題:即紀念基督的第一次來臨,以及虔敬、愉悅地期待基督在光榮中的再次來臨。
如果在聖誕節期間有機會踏入天主教堂,會看到祭台旁置放一個“將臨圈”,將臨圈的習慣從德國開始,是用常青樹枝編織而成的圓圈或花冠。
一般上,在商場的聖誕裝置也可以見到。將臨圈的圓形象徵天主的無始無終及永恒。常青樹枝象徵天主的永恒不變及新生命。蜡燭的光,則象徵基督之光。花環中的四支蜡燭,代表將臨期四週,每個主日點燃一支,其中三支蜡燭是紫色,一支是粉紅色,分別代表不同主題和意義:紫色有期待、渴望,有補贖之意;也可以說是日出前的黎明或代表深夜的陰暗。粉紅色顯示喜樂。
介紹了這麼多,在聖誕前夕,大家也可以依循4個主題觀察自我、他人、社會國家和世界,尤其是在這個全民抗極端,力挺中庸的運動期間,思考如何戰勝極端,彰顯中庸。
邁向正義,才是真正的生命之道。在生命中,為追求真理,必須棄絕極端。人人擁有一顆渴望真道的心,是大家所期待和渴望的。我們要以“愛”與“公義”來接觸和擁抱這個世界,但願那些言行極端者能夠認清自己的不足和錯失。當人人回歸正道,當社會團結,國泰和睦,世界和平,我們才能迎來真正的喜樂。
聖誕過後即是迎接全新一年的時刻,回首2014年,可以發現我們無論是在經濟、政治、宗教、教育等層面,都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做好的正事似乎不多,多數精神耗費在無意義的口舌紛爭中,原本看到了民主的曙光,卻被政治化和宗教化拖宕,絆住了前進的步伐。幸好臨近年終,一場中庸運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希望這道曙光不會是流星般一劃星空而逝,稍縱即逝,而是像引領3位賢士前往朝拜耶穌的明亮之星,永恆地照亮大馬的天空和我們的心田。
(星洲日報/騎驢看本‧作者:張立德‧《星洲日報》主筆)
来源: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5062?tid=5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