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0, 2010

社会变迁中尽孝思维的改变

注:回应的文章贴在后面。

杨直绳牧师的文章“祭而未,不如养之薄也”,也许是今天尽孝日渐淡薄给予作儿女的重新提醒。好像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希望年轻人去读,不过该文多用文言文,今天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消化?


我必须提醒父母,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能还把今天跟以前来作比较。当一提到孝道,我们思想中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华人都会先想到奉养。但在一个生活水准高的社会里,我们的孩子需要兼顾自己家庭和父母,是很大挑战!


一个年轻人说,他月入两千却还要向父母伸手而感到很羞耻。我国年轻人踏入社会,第一件需要就是买车,大马拥车是很苦的,通常成为510年的车奴!接下来供2030年的房子,就成为房奴!往往夫妻一起干活还喊钱不够用呢!


如果说中国独生子女因一家一孩政策导致“二养四老” 感到无力的话,我看大马华裔也好不到哪里。华裔都不愿多生,我们有许多家庭乃是一两个孩子的。老实说,好的孩子一两个就够,孩子多不不等于就得到尽孝的铁饭碗,因为我们已经看过不少这种家庭,孩子把父母当作人球踢来踢去的例子。


因着夫妻在外干活,有了孩子开销即增加。父母年长照顾不了孙子,若不雇佣的话,就必须把孩子送到费用不菲的保姆照顾。基于这种情况,我国早已经出现日渐严重的另一类不健康问题,就是我们增加了许多“定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双薪无子),他们只想免去养儿育女负担的责任。


倘若父母身体欠佳,孩子总不能放下工作照顾他们的。若有女佣还好,不然就把他们送到养老院,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付养老院的收费也不菲的。“祭而未,不如养之薄也”,当然我同意父母在世时应尽孝,不然死后多么丰富你肯定他们得到吗?不过,当孩子也找不够吃时,想薄养也成问题呢!


与其寄望孩子养我们为之尽孝,我们应该改变华人传统的做法。按照圣经的教导,父母为孩子积攒钱财是应该的。华人社会,传统上大多数父母离世都没有留下产业给孩子,导致孩子更辛苦拼搏。难怪被基督教信仰陶冶了两千年的西方人,老年时仍然很独立地写意过活。他们给孩子供应充足之余,还为自己预备充足的养老金。他们了解孩子忙于自己的生活,也接受只能偶尔聚集的事实。华人和他们不同就是他们享受晚年和同辈吃喝玩乐,或参与社工服务,视为一种情趣。


社会变迁,父母必须思想开通。我国不是看到许多父母和孩子隔洋隔海的吗?孩子组织了家庭之后,我们就应该计划晚年的生活形式。晚年我们与同辈的朋友或许变得更频繁接触,彼此分担寂寞。所以有一个牧师打算设立一个牧师养老院(其实在西方已经很普遍),诸如这种构思乃其一的好计划呢!

----------------------------------------------

杨直绳‧“祭而未,不如养之薄也”

中国一对退休老夫妇表示,“反正百年归老后钱都是留给子女的,现在花钱买来家庭团聚,也不失为好方法”,据说,“有关奖赏制度果然奏效,子女回家频密了……。”这段新闻令人不忍卒闻之余,更感慨孝道式微,古风不再。伦理,还存在价值?

中国人守老重孝,向称美德,但在今日,长者遭遗弃、受虐待新闻却屡见不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 些传统伦理观念实际上已日渐失去强大的规范作用,这情况不唯在中国,亦在大马、世界各地。家庭关係的和谐原包括在两个字之內,孝与亲。无孝无亲,家庭的关 係就失去了功用。现代的家庭问题,从法庭常有类似个案(最近我国大马,不是有两宗儿子不给生活费,老父告上法庭的事吗?)就可显示出其严重性。

今日的儿女,多对父母失去尊重及顺眼。將年老父母看为累赘,忘记父母当年辛劳养育,以前是“家 有一老,如有一宝”,今日是“家若有老,嫌佢老土”,今日这一代的家人,以物质的利益为重,甚至可以超越亲情,这就难怪中国辽寧省大连市这一对老父老母要 用“回家有钱奖赏”来“买”子女回家看看他们了,想想真是十分可悲,令人唏嘘!

但吾人若因此而视古贤伦理等之说毫无价值並將之全盘否定,却又流於粗疏及极端,有如把洗澡水连同婴儿一併冲走般不智。

以孝为例,有些古人的精句仍具暮鼓晨钟的作用,如:“祭而未,不如养之薄也”――欧阳修提醒我们不要本末倒置,应好好珍惜亲长健在的日子。免“子欲养,而亲不在”。

又如:“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认为出於內心的敬,才是孝的准绳。

一个家庭的组成,基本份子是夫妇和其子女。个人的生存,种族的繁衍,国家的建立,以及社会的秩序,莫不以家庭为根据。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当然需要孝,这是有感於父母养育之恩,感应以亲情、不需外力规范(诸如立法奉养父母条例),自然而生的心思与行为。

在社会,我们需要敬老,这“敬”是基於尊重生命,尊重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天赋的尊严、权利及自 由。因此,我们尊敬长者,不因他的財富、学识、健康、过去……而有分別。体统中国思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式的推己及人,以孝亲为起点以及於穷人。但 现代社会,吾人更应加上人权、平等、自由的观念,古今共济,我想这必更加理想。

固然,长者本身也需自强不息,既追求个人的老有所乐,也继续有所学及有所贡献。即使工作上退了 休,但在社会生活中却保持,甚至更加活跃,做有为的公民,成后生的典范,这样,当更能令自己的子女(年轻一代)自然地生出欣赏尊敬之心。这样的“敬”,自 必更真诚、更持久,但愿孝亲敬老人人和谐。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杨直绳‧2010.08.12

来源: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589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