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1, 2014

不再沉默以對


2014-01-11 09:51

容我悲觀地說一句,10點方案的訂立,意義和影響力如今看來,已愈顯淡薄。
不是嗎?在一個向來強調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度,我們卻走到需要立定方案來保障國民信仰自由的地步,而聖經被扣查已不再是偶發的事件,更甚的是,它可被解讀為干預信仰自由的一種舉動。
無論雪州宗教局是基於何等充份和充足的理由來解釋,並合理化突檢馬來西亞聖經公會和扣押聖經的舉動,但是這種不管是援引哪個法律條文而展開的突檢行動,已是不顧基督教徒的感受。
對教友而言,這樣的舉動是一種表面無法預估的心靈傷害,形成一股摧毀曾經彼此互相信任的可怕力量,而一旦信任已不復在,取而代之的將是猜疑,甚至形成仇恨的心態。而當猜疑的氛圍形成,這已不是領袖站出來說一兩句安撫的話就能定神壓驚,也不是領袖的口頭保證和承諾,國民就會天真的深信不疑,和諧與和平在這片受到政客操弄和極端與激進分子肆意妄為的土地上,依舊是雋永不變的。
“我們真的不知道教會的辦公室甚麼時候也會被搜?”朋友見我一臉疑惑,反問我道:“你難道忘了3年前超過3萬5千本國語聖經在古晉被海關扣查嗎?”我怎可能忘記這件事,10點方案正是因為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扣押事件而擬定。
然而,我不得不說,相繼發生的一些事,尤其是這兩三年來,有關禁用“阿拉”稱呼案件的判決,還有近日的扣押聖經事件以及當局援引煽動法令調查《先鋒報》編輯羅仁斯神父,都讓東馬的教友很清楚明白已無法再置身於事外。
這又讓我想起兩個月前,砂拉越聯合教會首度主辦公開論壇,這項採用“並肩捍衛宗教自由”(Standing together forreligious freedom)為主題的論壇,探討的正是倍受各界矚目的“阿拉”課題。
在那場一千多人出席的公共論壇,我置身其中,除了聆聽學者、律師和宗教界權威人士的侃侃而談和分析,更多的時候我還悄悄打量四周的出席者,從他們肅穆的神情和專注的姿態,偶爾還因為台上主講者緊扣人心的演說而報以掌聲,顯然出席者專注聆聽學者和專家的演說不僅是因為他們對內容的關注,引起的廣泛共鳴恰是由於他們也無法苟同禁用稱呼的做法。
公共論壇後,有人形容教會的聯合聲明讓人側目,也是勇敢的表現,只因宗教信仰之故,讓許多人對教友的印象多半定格在謙和、容忍、寡言。我不否定宗教信仰灌輸教友謙恭平和的理念,但不認為,更不認同教會領袖的公開表態是勇敢和對當權領袖的嗆聲,實則教會的領袖是已察覺到在危機潛伏的大環境中,最起碼必須先堅定表態,站穩立場。
此次扣查聖經事件雖然是發生在一海之隔的西馬,但從東馬越來越多教會紛紛挺身表態看出,教會己拒絕妥協,也不再深信於領袖的表態,更何況從事情發生至今,教友已在當權領袖的刻意沉默中感受到失望,而失望的心情並不是一句“感到遺憾”就能輕易撫平。
“放心,事情會解決的……”、“沒事的,這事已引起內閣的關注和討論…”,政治人物是用堅定的口吻安撫一顆顆不安的心。“政治人物說放心、沒事,你還能相信嗎?”朋友不經意的一句反問,卻讓我陷入苦思中,心情頓時郁悶,彷彿烏雲已罩頂。
(星洲日報/綿里藏心‧作者:何俐萍‧《星洲日報》砂州高級新聞編輯)
來源: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1294?tid=3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